联系我们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十四五”对“低碳混凝土”呼唤与期待

添加时间:2024-11-25 | 文章来源:盛天机械

2021年,是中国“双碳”发展的元年,也是中国低碳混凝土的点题与破局之年。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行动方案》的“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章节中,醒目地出现了“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的目标“低碳混凝土”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务院发布的重磅文件中。这意味着“低碳混凝土”将在国家“双碳”推动的历史性进程中,成为建材产业的一个重要引擎和推手,承载和寄托着全社会低碳发展的期待与希望。

混凝土是构筑建造大国的核心基础材料之一,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宗的建筑材料,是在国计民生中最广泛使用且体量最大的人造材料。混凝土对全球人文和自然环境都已产生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的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大都是用混凝土构建,楼宇、道路、高铁、地铁、桥梁、管道、机场......按照结构体积计算,80%以上材料都由混凝土构成,没有一个现代人的生活能走出混凝土的射程,混凝土已经在宏观与细节上,深入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中国是世界上混凝土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与混凝土紧密相关联的产业如中国水泥、中国砂石骨料、中国外加剂、中国矿物掺和料和中国混凝土机械设备等产能规模均居世界之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预制混凝土与预拌混凝土的销售额占建材工业的20%左右,2020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年销售额1.79亿元,成为中国建材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的产业。近年来,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每年将22亿多吨的水泥和120亿吨的砂石(天然砂、机制砂)以及近20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转化成安全、质优、耐久的各种水泥制品与预拌混凝土。到目前为止,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的管桩、水泥管道、混凝土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装饰混凝土、电杆、硅酸钙板等产业规模与产能规模均列全球第一。

混凝土在高铁建设、大型水利、超高层建筑中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我国目前已有3.79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远眺遍布中国大地上的黄金通道,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高铁路基的每一寸工程都是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晶。混凝土是现代基本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任何其他材料比得上它的韧性、强度、经济性和广泛可用性。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混凝土都仍将是人类文明社会难以替代的主要建筑材料。由于关切到所有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与寿命,混凝土产业的重要性勿庸置言。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时期,作为基建强国,混凝土是构筑“基建狂魔”身躯最骨干最基础的因素。

几十年来,为了与环境和谐相处,为了可持续发展,混凝土产业走过的路线上耸立着以下路标: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综合利废、清洁生产、绿色建材、高性能高质量混凝土……今天,混凝土产业遇到了低碳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这是千载难逢的产业升维风口。“低碳混凝土”的发展目标,彰显了混凝土产业的巨大产业价值和历史使命。

发展“低碳混凝土”的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它关系到我们整个世界的存续。“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战略是全球战略,是为了应对地球日益逼近生死存亡危机的人类共同行动。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混凝土”的重要意义,要把对发展“低碳混凝土”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提高到关系全球人类生存环境的高度。

迎接严峻挑战

碳已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新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全社会“减碳”明确了路线图,中国将通过重塑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权威资料介绍,工程建设行业占全球碳排放比例超过40%,其中建筑材料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而在工业领域,除了煤电和钢铁行业之外,生产过程中CO₂排放量最大的就属水泥行业。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水泥第一大国,连续35年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连续数年的年产量都达到22亿吨以上。而在产业链上,混凝土是距水泥最近的一门产业,水泥的全部产能产量几乎都需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承接与转化成产品或部品。混凝土作为水泥最主要的承接下游产业,是水泥高碳足迹最重要的载体。

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我国建材行业碳排放就达14.8亿吨。众所周知,生产一吨水泥要排放近一吨的CO₂,其中有煤的燃烧,还有石灰石的分解。对这个问题,中国混凝土行业的泰斗吴中伟先生早在20多年前就对快速增长的我国水泥工业中CO₂排放数量之大忧心忡忡。吴中伟先生说,我国是水泥大国,当时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但产量在迅速增加,消耗资源消耗能源以及排放出CO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吴中伟先生要强调这个问题,这不是行业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我国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建材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混凝土行业寻求合理有效的“降碳、减碳”措施已迫在眉睫。培育并积极推进“低碳混凝土”的发展,为水泥乃至建材行业脱碳开辟了崭新的大赛道,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化解巨大压力

截至2021年8月,国际上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不丹两个低工业碳排放与高森林覆盖率国家已经实现碳中和目标。北欧国家芬兰计划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奥地利、冰岛计划2040年实现碳中和,瑞典、德国计划2045年实现碳中和。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立法、法律提案、政策文件等形式提出或承诺提出碳中和目标。据荷兰环境评估署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524亿吨CO₂当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201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了140亿吨CO₂当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7%,中国的年排放量首次超过美、日、欧等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

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也将是全球碳排放强度下降最显著国家。目前,中国已经有了明确的整体“双碳”目标。中国“双碳”目标可分为4个阶段:2020至2030年为达峰期,2030至2035年为平台期,2035至2050为下降期,2050至2060年为中和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用了60年,美国用了45年,中国力争将用30年,可以预见中国未来需要付出惊天的努力。中国只有建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路径,就能如期或尽早实现碳达峰目标,进而更顺利实现碳中和。

抢占低碳高地

“双碳”目标,与每一个工业企业息息相关,必将会引发一场面向未来新高地的争夺。在当今社会,谁掌握了更高明的碳减手段,谁更早实现碳中和,谁就能建立更负责任的产业形象、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彰显了更强的技术实力。放眼全球,推动产业低碳发展在许多国家混凝土与水泥行业已成为积极的行动与实践。

2021年10月12日,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发布“碳中和”路线图,其中列出了到2050年美国整个水泥和混凝土价值链的净零计划。价值链中的五个环节包括“熟料的生产、水泥的制造和运输、混凝土的生产、建筑环境的建设、碳清除”。美国水泥与混凝土的低碳规划:近期用回收材料代替原材料,生产低碳水泥和低碳混凝土,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低的生命周期排放。中期增加替代熟料的使用,使用可再生能源。远期碳捕捉,研发新型水泥及混凝土。

英国水泥和混凝土行业“超净零排放路线图”显示,混凝土再碳化吸收环境中CO₂占比12%;通过混凝土蓄热和储能,避免供暖和制冷,应该可节约14%的电力消耗,这相当于水泥混凝土行业44%的CO₂排放。

欧洲水泥协会绘出的水泥行业路线图提出了“一个产业链的5C方法”,以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5C”的含意如下。

熟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碳化(Clinker—Cement—Concrete—Construction—Carbonation)

欧洲水泥协会提出的目标:由1990年排放783kg的CO₂/t水泥下降到2030年排放(包括下游产业混凝土)472kg的CO₂/t水泥。到2030年CO₂减排40%,到2050年CO₂减排80%的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有:脱碳原材料、替代燃料、降低热效率、低碳熟料、混凝土中熟料替代、电力效率和可再生电力、混凝土拌合料服役的混凝土建筑环境中的CO₂捕获等等以及用于混凝土或砂浆的水合水泥在其使用寿命期间自然吸收CO₂,从而从大气中去除碳。